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聚焦發展所需 緊扣民心所向 贛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發布時間:2021-03-19

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落戶贛州,填補了江西無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空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脫貧攻堅等6項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彰;贛州在全省改革工作考評中連續五年榮獲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進單位……一項項改革成果猶如春花競放,姹紫嫣紅。改革,讓贛州這座城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2020年是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一年。一年來,贛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破束縛之羈,解民生之困,謀奮進之局,一批事關發展的改革實招硬招相繼落地,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連續四年獲全省高質量發展考評第一名,為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勁改革動力。

聚焦發展所需,勇趟改革“深水區”

舟至中流水深處,擊楫勇進向前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和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贛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改革“關鍵一招”作用,勇趟“深水區”,敢啃“硬骨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縱深推動營商環境、新經濟新動能、農業農村、生態文明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

“四最”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全面推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為全省首個市縣兩級全部組建行政審批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的設區市;市本級累計精簡行政許可事項505項,僅保留92項,為全省設區市最少。數字政務加速推進,“贛服通”贛州分廳3.0版建成使用,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辦、一日辦結”,企業復工和生產備案“掌上辦”;在全國率先啟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已開通沿海發達地區7個地市、43項高頻服務事項異地辦結,實現“異地辦事不當異客”。率先在全省開展“全產業鏈放權”改革;贛州被評為全省“五型”政府建設先進集體,12345政府服務熱線獲評全國最佳。

新經濟新動能加速培育。實施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助推“兩城兩谷兩帶”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穩居全省第一。新能源汽車量產企業達3家,“整車+零部件+研發+檢測+汽車文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初步形成;現代家居產業向“家居+家電+家裝”融合發展升級,世界500強企業格力電器智能家居項目落戶南康區;章貢區獲批建設全省首個信息安全產業園,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100家;獲批建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孚能科技成為全省科創板上市第一股。

“三農”短板有效補齊。創新推行“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等精準幫扶措施,贛南老區實現區域性歷史性整體脫貧;創新推廣精準防貧保險,構建防止致貧返貧長效機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三改合一”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超額完成50%的村經營性收入過10萬元的目標。農業主導產業不斷升級,贛南臍橙品牌價值列全國區域品牌第六位、水果類第一位;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累計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12個;“贛南茶油”連續三年登上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百強榜;江西省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批籌建。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全域監管責任體系更加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效應明顯,全市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第二輪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正式建立,市內流域生態補償協議簽訂全面完成;贛州獲評“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緊扣民心所向,共享發展“大蛋糕”

改革為民,改革便民,改革利民。贛州始終將改革目光鎖定群眾“急難愁盼”,從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治安等民生問題入手,讓改革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過去的一年,市民生活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南康區家具廠的工人有切身體會: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家具設計技術,這是贛州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加大產業工人培育力度所呈現的變化。2020年,全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鄉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市屬公辦贛南科技學院正式獲批,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與贛州職業技術學院合并轉設贛州職業技術大學進展順利,駐市、市屬大中專院校又添新成員。

去過醫院看病的市民有切身體會:相比過去的“折騰苦”,現在看病省了許多麻煩。2020年,在全市推廣“先診療、后付費”改革試點,門診、住院患者滿意度創新高,贛州市人民醫院進入全國地級市百強,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落戶贛州??缡『献鞯膹V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正式掛牌,群眾在本地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贛州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激發醫療服務‘內生力’”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

興國縣失能老人有切身體會:?該縣田莊上養老中心、夕陽紅老年公寓建成后,困擾他們的“照護難”問題解決了,在全省探索的“公建民營”運營模式,走出了一條失能老人集中照護新途徑。2020年,贛州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落實招工激勵、就業補貼等政策,援企穩崗和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幫扶力度持續加大;同時率先在全省實行醫保部門市以下垂直管理改革,為近1000萬人口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保障待遇和醫保公共服務。

居住在中心城區的市民有切身體會:市民更文明了,城市更美了,生活更宜居了,這些得益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創建。2020年,贛州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全市一體化數字城管平臺加快建設,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中心城區“四橫六縱”互聯互通交通體系加快構建;“六個區域性中心”加快建設,“五區一體化”加快推進。

經常上夜班的贛州市民張女士有切身體會:如今,深夜走在大街也不用害怕,治安環境一年比一年好。這是贛州公眾安全感、夜間出行安全感、公安滿意度、掃黑除惡滿意度、禁毒綜合滿意度等五項指數全省第一的集中體現。2020年,贛州社會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扎實推進,定南縣獲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19個縣(市、區)獲省信訪工作“三無”縣;探索推進“并組設區”“村居合一”等基層治理試點,有效消除基層服務“盲區”。

聚力示范引領,耕好改革“試驗田”

贛州是一塊充滿改革基因的紅色土地。

一年來,全市上下勇于先行先試、開拓進取,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改革決策部署,創新探索出高位推動改革、改革責任鏈條化、改革調度常態化、改革任務清單化、改革推進集成化的“一高四化工作法”,推出了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全面深化改革“贛州經驗”。

緊緊抓住深入實施國務院《若干意見》和國務院制定出臺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政策措施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爭取獲批155項省級以上試點示范事項在贛州布點實施,打造出一個個改革創新“試驗田”,推動一批試點示范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截至目前,155項省級以上試點示范事項,均已完成或達到時序進度,取得省級以上經驗推廣59項。

贛州國際陸港、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等重大功能平臺加速推進,現代口岸體系加速構建。以贛州國際陸港為核心,贛州成功躋身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和全省第二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確立了贛州在全國物流樞紐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無縫聯通陸海兩條絲綢之路的主要內陸港口。圍繞加快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平臺引才聚才新機制,建立決策咨詢顧問專家制度,新引進培養產業領軍人才22人、高層次人才471人、急需緊缺人才7317人。

全面從嚴治黨持續發力,各項事業發展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全面加強。在全省率先試點聘任制公務員,開啟了我省聘任制公務員招聘的先河。鄉鎮干部夫妻跨縣分居“團圓機制”探索,把組織關懷落到具體人、具體事,激勵干部心無旁騖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去。巡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縣委書記履行巡察職責報告制度,市、縣巡察全覆蓋有力落實。尋烏被列為全國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聯系縣之一。

與此同時,對一批條件成熟的試點予以總結推廣,拓展其示范引領效應,為全省乃至全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贛州經驗”?!八暮棉r村路”、區塊鏈創新發展、崇義縣生態農業融合發展機制等改革經驗成為全國典型;開發區改革與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5大類30種發展模式等改革經驗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或全省推廣。據統計,2020年共有23個全國、全省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贛州召開,贛州在77個國家級、省級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逐浪海天闊,風好正揚帆。2021年,贛州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五屆十次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圍繞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贛州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來源:贛南日報

  • 上一篇:已經沒有了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国产强奸|yy11111111少妇光屁股|天堂AV无码AV在线A2021|...无日本码经典在线三级视频